夏日茂名,漫山紅遍後,龙眼便是茂名褐黃映綠。
有龍眼的龙眼地方就有荔枝,古時候,茂名人民認為龍眼總是龙眼隨著荔枝而來,故又稱其為“荔奴”。茂名
茂名龍眼或許不如茂名荔枝的龙眼名號來得響亮,但作為茂名“五棵樹一條魚”中的茂名第二棵樹,龍眼早已成為茂名農業農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經過多年耕耘,茂名已有茂名儲良龍眼、高州龍眼、高州桂圓幹、高州桂圓肉4個區域公用品牌,以及8個與龍眼有關的“粵字號”農業品牌目錄產品。
2022年,茂名市農業農村局在《茂名市龍眼產業提升行動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中指出,茂名龍眼總產值將在2025年達到100億元。
三年之約過半,茂名龍眼產業距離目標越來越近,呈現一片欣欣向榮。
百企千坊
產業鏈延伸強化劍指百億
《方案》指出,茂名要圍繞建設“國家級特色現代農業基地”目標,全產業鏈打造、提升龍眼產業。計劃到2023年,全市龍眼麵積79萬畝,產量54.5萬噸,龍眼產業總產值達75億元;到2025年,全市龍眼麵積80萬畝,產量55萬噸,龍眼產業總產值達100億元。
2023年,茂名龍眼種植麵積達81.73萬畝、總產量56.27萬噸、全產業鏈產值超80億元。不僅總體完成了《方案》提出的中期目標,而且提前實現了部分終期目標。這主要得益於茂名龍眼產業鏈不斷延伸與加強。
走進位於高州市柏橋村的豐盛食品有限公司,龍眼的甜香味撲鼻而來,透過潔淨明亮的玻璃,無菌車間內的生產線上,工人們有序地進行挖龍眼、烘幹、分揀、打包等步驟。
“去年我們公司生產了500噸龍眼幹和1000噸龍眼肉”,豐盛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何達為告訴記者,公司發明和引進了許多先進技術裝備。其中智能化烘幹設備,可以降低約30%的能耗,降低約20%的成本;第五代自動去核機與傳統人工相比,效率提高了10倍。
金龍果業的“冼夫人”牌龍眼酒、十八寶醫藥保健公司的“生命一號”和桂圓參茶、龍利果業的龍眼罐頭……目前,茂名大力發展的龍眼精深加工產品達30多種,形成了糕點、茶、飲料等多品類產品矩陣。
“農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一定要把精深加工做好。”在廣東農村研究院副院長萬忠看來,無論是荔枝幹還是龍眼幹,其實都是初級加工,經過精深加工的產品一定是高附加值的,“有些甚至是以克來計算價格的,這就需要以工業化思維提升傳統農業。”
據不完全統計,茂名涉及龍眼加工的企業超過100家、家庭作坊超過5000家,年加工龍眼鮮果量超過20萬噸,高州分界鎮更是被譽為“中國桂圓加工第一鎮”。
不僅如此,茂名還積極利用龍眼產區資源,強化龍眼產業與文化、旅遊產業的融合。
在茂名高州的儲良村,一棵龍眼樹被保護了起來,龍眼文化長廊、龍眼書畫牆、龍眼產業體驗館、柏橋講堂分點等在其周圍建立,形成了“儲良母樹公園”,而這棵參天巨樹正是70多年前莫耀坤采回的初代儲良龍眼。茂名充分挖掘儲良龍眼母樹文化,講好儲良母樹故事,將“儲良母樹公園”建設成尋根溯源,領略、感受儲良龍眼文化的最佳打卡點。像這樣的龍眼文化展示區,還有中國龍眼文化公園、龍眼閣、柏橋講堂等。
以荔枝、龍眼文化景點為主線形成的“甜美果海遊”帶動了鄉村民宿、農耕體驗、親子研學等新業態和鄉村“夜經濟”發展,帶動20萬人增收致富,並在2022年、2023年連續2年入選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茂名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不僅是茂名龍眼文旅產業的一部分,還是茂名龍眼品牌內涵、品牌價值的真實體現。
今年,中國荔枝龍眼產業大會連續第五年在茂名舉辦。從2019年起,茂名便開始紮實推進“12221”農產品市場體係建設,用品牌撬開市場,將市場挺在生產前。以“國字號”大會之名,為茂名荔枝、茂名龍眼的品牌賦能,建立起了以茂名為中心的荔枝龍眼技術交流、產銷對接、品牌宣傳平台。
目前,茂名龍眼從生產、加工、倉儲、冷鏈、物流、銷售,到產品開發、品牌打造、文化創意、休閑旅遊等,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一“眼”千年
技術助力煥發時代新彩
《漢書和帝記》載:舊南海(即今茂名沙田)獻龍眼,……十裏一置,五裏一堠。帝敕太宮,勿複受獻。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便已開始有茂名將龍眼作為貢品的記載,五裏路、十裏路設一個驛站,龍眼之珍貴可想而知。
時針撥到上月27日,今年高州第一整車龍眼發往浙江嘉興。從采摘到預冷,再到分揀裝箱、冷鏈運輸,從枝頭到銷區,不到30小時。打開包裝,果殼顏色鮮亮,果肉汁水甜潤,新鮮龍眼“飛”入華東地區的尋常百姓家。
一顆顆龍眼搶“鮮”送達的背後,是龍眼保鮮技術的提升。據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以下簡稱“果樹所”)韓冬梅介紹,在茂名的各個龍眼產區,優質耐貯供應鏈、采前和采收品控等果樹所研發的龍眼保鮮技術已得到了廣泛應用。不僅如此,高州市燊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使用的龍眼保鮮紙技術,能夠通過釋放二氧化硫氣體的形式,在果實采後發揮保鮮與護色雙重作用,顯著延長龍眼鮮果采後貯藏與貨架壽命。
茂名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茂名積極開展龍眼產業科技攻關,在每年的省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項目中,均設置龍眼產業提升專題,支持開展龍眼優良新品種選育、規範化種植、龍眼加工等技術研究和成果推廣。
不僅如此,茂名還積極為農戶們提供技術指導。在線下,舉辦龍眼種植、管理培訓班;在線上,通過AI智能外呼、雲喇叭等把科技服務送到果農手上。“這些年,從普通農戶那裏收的龍眼,個頭明顯變大了”,茂名產地供應商郭德劍告訴記者,原先隻有大合作社或者公司才能種出這般大的龍眼。
韓冬梅告訴記者,隨著疏花疏果管理技術的提高,茂名龍眼果實的品質也越來越好,“石硤龍眼也可以到10g以上,在一些技術成熟的農場,這已是常態了。”
茂名龍眼的技術提升,還體現在逐漸具備了調整龍眼上市批次的能力上。高州水果協會會長朱焱宗表示,調整龍眼上市批次有很大的現實意義,不僅可以減輕龍眼成熟時的勞動力短缺,而且能夠緩解龍眼集中上市造成的滯銷情況,讓農戶能通過錯峰銷售提高收益。
正常來說,龍眼要到7月中旬才開始大麵積成熟。然而,兩個禮拜前,郭德劍就開始幫外地采購商在茂名尋找、發送龍眼現貨。“每天都有四五千斤左右”,郭德劍告訴記者,得益於“正季早”龍眼栽培技術,現在龍眼上市的時間提前了大半個月。
茂名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正季早”龍眼栽培技術,是指通過科學管理手段提前催花,實現早成花、早結果的技術,今年6月20日起,茂名就有龍眼陸續開始上市。
令人驚喜的是,在沙田鎮周創明果園,更有龍眼提前了3個月成熟。該農場去年8月底到9月初進行人工調控開花,11月進行疏花疏果工作,4月收獲的龍眼近8萬斤。
【撰文】胡亦贇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