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與方法
近岸海域是水质水质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是监测近岸海洋食物生產、沿海經濟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浮标“焦點”。2008年以來,广西隨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海域規劃批準,同時隨著沿海旅遊業迅猛發展,应用對近岸海域的水质水质海洋生態環境產生了巨大壓力。水質監測浮標海洋浮標作為一種新興的监测近岸現代化海洋監測技術,能夠連續、浮标實時地監測海洋環境要素的广西變化,對研究近岸海域水質變化趨勢具有重要意義。海域海洋浮標在我國的应用開發研製始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目前為止,水质水质我國已經進入了海洋浮標監測的监测近岸大國俱樂部;國內外許多科研工作者也對水質監測浮標在海洋監測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和研究。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浮标廣西區海洋局在廣西近岸海域分3批布設了16套水質監測浮標(站點見圖1),並在國家海洋局北海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建設了數據接收處理中心;基本實現廣西近岸海域海洋環境變化情況的實時監控。該文主要基於2018年16套浮標的監測數據,對廣西近岸海域中海洋環境要素的變化進行分析,初步探討浮標在水質評價方麵的應用。
2 結果與討論
2.1 水質要素全年監測結果
16套水質監測浮標連續監測表層海水(水深1.5m)水質及氣象要素,采樣頻率為每隔30min自動監測一次,均安裝有美國YSI6600多參數水質分析儀和芬蘭維薩拉WXT-520氣象儀,監測要素包括鹽度、pH、溶解氧、水溫、濁度、無機氮、活性磷酸鹽等;監測儀器使用前已通過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認證,定期清洗維護、校準及比對(﹤15d·次-1),以保證監測數據質量。2018年水質監測浮標監測的主要海洋環境要素結果見表1。結果表明,水溫在1月最低,8月最高;鹽度在7月最低,12月最高,主要是受到夏季降雨較多、地表徑流輸入淡水較多的影響。無機氮及活性磷酸鹽最高值均出現高於劣四類的情況,主要出現在茅嶺江、大風江河口海域。
2.2 近岸海域水質環境趨勢評價
基於16套水質監測浮標監測的環境要素日均值與浮標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區劃要求的水質類別,對廣西近岸海域進行水質評價,評價統計結果見圖2。結果表明,冬季的1月、12月所有浮標達標天數所占比例高,春末及夏季的5月、6月、8月所有浮標達標天數所占比例較低,影響廣西近岸海域水質的要素主要是夏季降雨和地表徑流輸入引起汙染物含量較高。
3 結論
(1)水質監測浮標海洋浮標能夠避免天氣條件影響,連續、實時地監測海洋環境要素的變化,長期的浮標監測數據可體現廣西近岸海域水質總體變化趨勢,為海洋環境保護與評價提供數據支撐,對研究近岸海域水質變化趨勢具有重要意義。
(2)16套水質監測浮標監測的主要海洋環境要素結果表明,廣西近岸海域水溫在1月最低,8月最高;鹽度在7月最低,12月最高,主要是受到夏季降雨較多、地表徑流輸入淡水較多的影響。營養鹽最高值均出現高於劣四類的情況,主要出現在茅嶺江、大風江河口海域。。
(3)廣西近岸海域冬季的1月、12月所有浮標達標天數所占比例較高,春末及夏季的5月、6月、8月所有浮標達標天數所占比例較低,影響廣西近岸海域水質的要素主要是夏季降雨和地表徑流輸入引起汙染物含量較高。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科技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載體,海洋,溶解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