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網
深度網

财报且差於市場預期

时间:2025-04-26 21:31:29来源:

  北京時間11月18日淩晨消息,哔哩哔哩标嗶哩嗶哩周三發布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高管个远財報顯示,解读嗶哩嗶哩第三季度淨虧損同比擴大近1.5倍,财报且差於市場預期。元宇

  財報發布後,宙还嗶哩嗶哩董事長兼CEO陳睿、期目副董事長兼首席運營官李旎以及CFO樊欣等公司高管出席了隨後舉行的哔哩哔哩标財報電話會議,解讀財報要點,高管个远並回答分析師提問。解读

  以下為本次電話會議分析師問答環節主要內容: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AlexPoon:謝謝管理層接受我的财报提問。我的元宇問題關於用戶增長。在三季度,宙还嗶哩嗶哩用戶增長做得比之前的期目指引更好,達到了2.67億,哔哩哔哩标時長方麵也達到了88分鍾的曆史最高。請問在三季度嗶哩嗶哩具體做了什麽才達到如今的成績?第四季度以及明年的用戶增長又有哪些展望?

  陳睿:多年來B站在用戶增長方麵的原則一直是沒有變的。我們通過健康、蓬勃向上的內容生態來產生高質量的內容,進而驅動用戶數的增長。當然,我們每年的側重點會有進化,像去年我們的側重點主要是對新品類的擴張,而我們今年的側重點除了對品類進一步擴張之外,還有對場景的擴張。我們今年希望能夠打造一個全場景、全品類的視頻社區。

  我一直認為視頻的主場不僅僅是手機,雖然手機現在是大家使用頻度最高的設備。但隨著未來帶寬的擴大、視頻質量的不斷提高,我認為更多的屏幕也會成為視頻的主場,比如電視屏。目前,B站電視端的MAU(月活躍用戶)已經超越了PC端,成為現在MAU排名第二的設備,而且我認為電視端還有進一步的增長潛力。而且我們在電視端看到的不僅是用戶數量的增長,電視端的播放時長也是長於其他終端的。B站肯定是國內4K視頻最多的平台,我覺得這也是B站適合在電視端看的原因;再比如我們今年上線了“story模式”,B站的up主也可以投手機豎屏的小視頻,這一功能很受用戶歡迎。這也是在我們的生態下成長出來的另一個場景。這就是我們今年全品類、全場景增長的策略。

  我還想特別提到的是,第三季度不僅是用戶的數據比較好,我認為從中體現出的B站用戶質量應該更受到關注。我們的平均使用時長在不斷提升,同時,互動數也在不斷提升。第三季度B站月均用戶互動數已經突破了100億。我們付費用戶的增長也非常健康:B站付費用戶已經達到了2400萬,付費率在過去幾個季度連續提升,第三季度達到了8.9%。

  我記得在2017年的時候我就預測過,我當時說B站這一平台的付費率一定能夠突破兩位數。我現在還是這麽看。雖然我們用戶增長得很快,但我認為我們用戶的質量是非常高的。所以這些人喜歡我們的內容之後,他會願意為我們的內容付費。最終,付費增長會比用戶增長速度還要快。

  對於第四季度,按照過去B站每年的曲線,我們預測第四季度的用戶數量應該是穩中有增,可能大於等於第三季度。至於明年,我們之前做過有關未來三年用戶量的目標,即三年後會達到4個億。所以明年我們會按照這個目標的節奏往前走。我們有信心達到三年4個億的目標。

  李旎:我稍微補充一下TV端的令我們超出預期的數據。本身來講,我們一直會討論B站用戶的滲透率究竟會到多少。在TV端我們看到一組數據,我們離App端用戶的重合度是低於20%的,大多數用戶還是在三、四、五線城市,這種完全差異化的用戶活躍,讓我們更加有信心B站現有的內容儲備在往後產品的變化,包括多場景的變化中,在用戶的滲透增長端還有極大的空間。

  摩根大通分析師DanielChen:晚上好管理層,謝謝接受我的問題。我的問題關於廣告。我們看到三季度整體的廣告增長還是非常的強勁,請問管理層如何看待今年四季度以及明年的廣告收入的展望?管理層是否看到某些外部因素,比如宏觀經濟的情況,以及數據安全方麵的政策對整體廣告的影響?

  李旎:第三季度我們廣告的收入達到了11.7億,同比增長超過110%,已經實現了連續十個季度的超預期增長。以往的季度都多次提及B站整體廣告發展的邏輯底層是什麽,也經常提及基礎建設的措施,也會提及我們的策略,在這裏我就不再重複了。我主要分享一下第三、第四季度的一些數據以及一些新的變化,給各位作為參考:

  第一,第三季度,B站的廣告效率得到持續提升,主要還是得益於我們深度學習的模型,以及前期智能創意的進一步應用,這個部分帶動了整體信息流的CTR提升超過30%。未來在第四季度或者明年效率提升這方麵也將是我們持續努力的重點;

  第二,廣告的多場景。剛才陳睿也提到廣告的多場景也隨著我們用戶增長的多場景而打通,實現從手機App、iPad、TV大屏、PC全場景的覆蓋,也開拓了story動態等視頻的新場景。未來隨著用戶的增長,我們的用戶看到哪裏,我們的廣告內容也可以隨之跟到哪裏;

  第三,第三季度超過1.5萬up主入駐花火平台,同比增長超過25%。另外一種數據是品牌的複投率依然超過75%,B站優質up主創造的創意內容其實已經成為了整個互聯網市場新的營銷標杆。我們會結合這些營銷標杆,從我們的商單體係起飛,將品牌效果、整合營銷的鏈路進一步打通,也同步獲得了市場的認可,這在第三季度也是比較明顯的變化;

  第四,雙十一期間B站的日消耗突破了2500萬,電商的預算份額在全網排名第五,從轉化的ROI邏輯來說排在全媒體第一,這一點證明了平台高質量的用戶轉化效率跟消費潛力還是極大的。在明年的整體電商消費或是常規的品牌消費上,我們極其有信心進一步突破;

  第五,客戶拓展。在客戶行業方麵,除了我們傳統的優勢領域,如遊戲、食品飲料、3C數碼等,本季度開始,汽車、服飾、鞋包等行業在B站取得了超出我們預期的高速增長;

  第六,我們預計B站的廣告視頻化也將進一步大幅度帶動廣告效率的提升,我們會把一站式的視頻體驗進行提升。第三季度有一個很明顯的數據,大家可以看到,視頻形態的廣告效率是現在當前的圖文形態的兩倍,整體eCPM的預估也會帶來超過100%以上的提升。

  以上是我分享的本季度與下季度的部分案例與數據。

  剛才你也提到個人信息保護法等相關的政策,我相信這對我們明年的增長不會有特別明顯的影響,我們還是比較有信心在第四季度以及明年在廣告收入方麵繼續保持健康、高速的增長。

  花旗銀行分析師BrainGong:管理層晚上好,謝謝接受我的提問。嗶哩嗶哩的生態包含了遊戲視頻直播,而且本身就是一個虛擬的社區,所以看起來嗶哩嗶哩應該是中國互聯網領域裏比較符合元宇宙趨勢的主要平台之一。請問管理層,嗶哩嗶哩是否有計劃在元宇宙這方麵進行布局,或者說將如何布局?

  陳睿:我在今年7月份的一次投資人會的時候就說過一個觀點,我說元宇宙是一個概念,它並不是一個產品。這個概念包含了一些產品的要素,比如虛擬現實,比如緊密的社交體係,比如在遊戲內的自循環的生態係統。其實這些要素本身都不新,這些要素已經有一些公司實現了,像Facebook騰訊等,其實B站也實現了這些要素當中的一部分。所以,如果才現在聽到元宇宙的概念,再宣布布局或者進軍元宇宙的那些公司,我認為他們應該是來不及了,因為這些元素,像我剛才提到的,無論是社交體係還是內部的生態係統,它都不是幾個月甚至是一兩年就能夠做好的。

  我認為在元宇宙這個概念裏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它需要有一個自循環的內容生態。我覺得元宇宙這個概念所講的產品並不是一家公司就能做完的,因為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有這樣的內容產能,能產生出一個世界。所以,在這個產品體係中,必須得有一大群人深入到裏麵創作內容,並且自身能夠通過他在這個體係裏創作的內容獲利。讓一大群創作者在體係內創作內容,並且讓這些創作者通過內容獲利,這其實就是B站生態一直以來秉承的理念。我舉個例子,我們的虛擬主播其實就是這樣的案例。我們的up主通過動作捕捉的技術,能夠變成另外一個世界的另外一個角色,並且這些角色能夠唱歌、跳舞、演戲、說段子,這些虛擬角色表演的內容會受到很多用戶的支持和喜愛。其實這就是一個在體係內生態的例子。如果真的有一個元宇宙概念,那裏描述了一個無限寬廣的世界,有幾百萬、上千萬甚至上億人在這個世界裏麵的話,它一定是需要非常多的,比現在B站還要多的創作者在裏麵不斷的創作內容,它才能夠讓這幾千萬上億的用戶在裏麵流連忘返,認為它是一個吸引人的世界。所以我認為這就是一個需要自循環的創作生態。

  目前B站已經有一套出色的創作生態,而且圍繞著這個生態,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個月活2.7億人的大社區,而且這2.7億人中大部分是中國最有創造力和最有活力的年輕人。所以,我確實認為在中國B站就是最適合實現元宇宙這個概念的公司之一。但是我認為元宇宙其實還是一個遠期的目標。說實話,所有關於元宇宙的討論都是在資本層麵和媒體層麵,我幾乎沒有聽到真正做產品的人在討論這個概念,因為(元宇宙的概念)確實還是挺遠的,它需要一定前提,需要產品、技術有突破才能實現這個概念,我認為(元宇宙概念的實現)真的不在最近的兩三年。但我認為這確實是一個非常美好的遠景,因為它確實能夠帶給人真正升級的用戶體驗,就像我們之前看《頭號玩家》或者看動畫片《刀劍神域》一樣。

  我看到有一些媒體文章拿《頭號玩家》來批評元宇宙這個概念,他說《頭號玩家》中演的世界是有問題的。但在我看來,我認為技術本身隻是工具,人才是動機,人決定了一個工具是能夠造福社會,還是給社會帶來負麵價值。我覺得元宇宙帶給我們的是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和多一個選擇,多一個選擇永遠是好的。就像電視出現以後,你仍然可以去看話劇和電影,但是你多了一個選擇:看電視;手機出現了以後,你仍然也可以去看電視,但是你多了一個選擇:看手機。

  我前段時間去了上海的天文館,我去看了號稱全世界最好的天文館。我去看了以後發現,其實它裏麵大量的場景,如果用虛擬現實來做,如果用元宇宙的體驗來做,它能夠做得更好。上海天文館畢竟隻有上海的孩子才能去看。如果我們真的能夠通過互聯網實現元宇宙,在這個元宇宙裏麵有一個天文館,我就真的可以讓整個中國的孩子都去看一看太陽、火星、土星的光環,看一看彗星。所以,我覺得一個技術到底是讓人沉迷還是讓人長知識,關鍵是看什麽人在用這個技術。

  美林美銀分析師LeiZhang:謝謝管理層接受我的提問。我的問題關於直播業務。我注意到今年S賽的時候,B站的觀看量與成績都非常好。所以,展望未來的話,能否分享一下B站在直播業務上的戰略方向,尤其是在內容和變現層麵?

  陳睿:這次S賽體現出來的數據確實很亮眼。在決賽那一天,不僅我們的同時在線創了曆史新高,我們的DAU(日活躍用戶)也創了曆史新高。而且我跟團隊複盤的時候,我們猜測很有可能S賽在B站的直播是中國互聯網曆史上直播同時在線最高的活動。而且我特別想說的是,S賽的直播並不是一個單向的、B站把內容給用戶的過程。在整個S賽期間,大量的主播其實都在播與S賽相關的內容,而且我們有大量的視頻投稿也是在講與S賽相關的內容。光是與S賽相關的這些up主的視頻投稿的播放數就超過了28億。這說明對於B站這樣一個社區來說,一個像S賽這樣的活動,它並不是一個單向的內容傳送,而是一個直播點播內容互惠互補的正向循環。

  我覺得S賽隻是一個例子。事實上,我覺得B站的直播即使沒有S賽,從數據和生態的健康度來看,它的發展都是非常良性的。幾年前可能還有投資人會問我B站不是一個視頻網站嗎?為什麽會做直播?當時我會說我認為直播是一種能力,它並不是一個品類,我認為直播是B站生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覺得現在即使沒有S賽這個例子,比如我們看B站的站內內容,比如看遊戲的直播,比如看《元神》在B站的一些直播活動,比如我們這裏很多知識類的up主開的直播活動,比如我們這裏大量生活區的up主做的直播活動,我們會發現直播確確實實已經融入到B站的生態中,直播本身是B站能量發揮出來的一個途徑。

  其實對於B站的直播來說,我覺得它也打破了過去很多人對直播的定式思維。過去很多人一提到直播就想是不是直播就是秀場,是不是直播就是指電競的直播。但其實我們看B站就會發現B站有多少種視頻的品類,它就有多少種直播的品類。學習類的內容在B站有直播,生活類的內容也有直播,做飯做菜也有直播,這些直播建立起的是一個正向的循環,比如品類,我們會發現看音樂品類的用戶同時也看音樂品類的直播。創作者也是相通的,比如遊戲視頻的創作者也可以直播打遊戲。而且我們也鼓勵up主跨界,像B站有一個很有名的遊戲主播大祥哥,他的視頻是做美食的,但是他的直播可以在打《原神》的直播裏排前幾名。這其實也拓寬了創作者的創作路線。而且最重要的是,我認為直播是一種健康的、讓創作者受益的方式,你視頻做得再好,通過視頻向用戶收錢,其實是反人性的,我認為也是不太合理的。但是大家特別喜歡看一個人的視頻過後,作者開直播搞一些互動的活動,那麽喜歡他的人就可以通過直播來買他的書,通過直播參與他的活動、給他打賞來表達對主播的喜愛。

  我覺得直播現在已經充分融入到B站的生態之中,而且這種化學作用產生出了越來越多、越來越有意思的現象。對於未來B站的直播業務,首先我們會沿著現有的生態驅動,即沿著把直播和視頻充分融合的思路繼續走下去,這可以保持我們直播業態的健康度。除此之外,還有兩點我認為是重點:第一點就是up主與主播的互相滲透。我一直認為所有視頻的用戶都應該是直播的用戶,這也是為了實現讓我們把視頻和直播更好融合在一起的目標。第二點我覺得我們還是要進一步探索真正適合B站的直播品類,真正能夠在B站上生長的直播品類。因我們視頻用戶增長的原因在於我們開拓了很多新的品類,而這些新的品類是別的平台沒有的,比如從之前的鬼畜到後來的知識類視頻,這些都是其他平台沒有的,是在B站開拓出來的。對於我們的直播也是一樣。我認為B站的直播在未來一定能夠開拓出很多其他平台沒有的,隻有我們這裏有的一些形式,而這些形式會廣受用戶歡迎。

更多内容请点击【時尚】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