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網
深度網

廣州就以種植素馨花聞名

时间:2025-04-26 21:17:20来源:

羊城齊唱“竹枝詞” | 作家寫廣東_南方+_南方plus

明末清初,廣州就以種植素馨花聞名。羊城齐唱

北宋紹聖年間,竹枝词流貶嶺南的羊城齐唱蘇東坡登上廣州白雲山,在蒲澗寺前,竹枝词目睹景物變換,羊城齐唱仙蹤難覓,竹枝词不由得發出這樣的羊城齐唱慨歎:“而今隻有花含笑,笑道秦皇欲學仙。竹枝词”一切如煙雲消散,羊城齐唱隻有花依然在開。竹枝词蘇東坡是羊城齐唱個每到一地幾乎都會留下詩作的人,他的竹枝词這首《廣州蒲澗寺》,使白雲山上那座早就消失不見的蒲澗寺依然生動地浮現在人們的麵前。

廣州演繹千年的花,同樣在曆代詩人的筆下得以延續,芳香不泯。唐宋以來,不知有多少詩人寫過廣州的花,名單可以列出一長串,包括張九齡、張籍、楊萬裏、範成大、方信孺、陳獻章、孫蕡、李漁、屈大均、陳恭尹、梁佩蘭、康有為等,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句。明清時期,廣州出現了一批園林詩社,包括南園詩社、東皋詩社、花田詩社、杏林莊詩社、袖海樓詩社等等,這些詩社的特點一是因園林而生,二是多有詠花之作,並褒貶時事,關注生活,既出世又入世。此外,清代張維屏的《花地集》和梁修的《花埭百花詩》,是大量寫花或專門寫花的詩集。

古代詩人集中詠花,體現在長久流行的“竹枝詞”中。竹枝詞,是由古巴蜀地區的“竹枝”民歌而演變過來的詩歌體裁,通常認為從唐代劉禹錫開始,較為經典的就是那首“楊柳青青江水平”,特點是自由寬鬆、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約等於今天所說的“口語詩”。唐代後期,竹枝詞便傳入到嶺南,創作者有外地入粵名士和嶺南本土文人,晚唐詩人皇甫鬆的“木棉花盡荔枝垂,千花萬花待郎歸”(二句體),被認為是嶺南最早出現的竹枝詞。明末清初詩人、詩詞理論家王士禎是竹枝詞的極力推動者,有“竹枝泛詠風土,瑣細詼諧皆可入”這樣的論述,他的《廣州竹枝六首》,是描寫廣州景物和花果的一組佳作,其中一首為:“梅花已近小春開,朱槿紅桃次第催。杏子枇杷都上市,玉盤三月有楊梅。”

廣州地區的竹枝詞,在清代極為興盛,蔚然成風,這些竹枝詞為了突出地方特點,往往在前麵冠上大致的地名,如“廣州竹枝詞”“珠江竹枝詞”“南海竹枝詞”“番禺竹枝詞”“羊城竹枝詞”等。後來越分越細,出現了專詠一地、一事、一物的竹枝詞,如“西關竹枝詞”“西關八橋竹枝詞”“羊城七夕竹枝詞”“嶺南荔枝竹枝詞”“花田竹枝詞”“花渡頭竹枝詞”等。清同治年間,有一個叫杏岑果爾敏的滿人,來廣州任職武官,認為當地民風土俗,居然弄了一個《廣州土俗竹枝詞》。這些竹枝詞,雅俗共賞,清新活潑,朗朗上口,具有鮮明的寫實風格,從中可以窺見廣州一帶的風俗風物、生活習慣、地理環境、氣候特產等,散發出濃鬱的鄉土味道和市井氣息。

清代廣州的竹枝詞,詩中常見地名、景觀、花木、蔬果等出現,如地名景觀有白雲山、荔枝灣、白鵝潭、泮塘、莊頭、花地、越王台、大通寺、金花廟、城隍廟等,花木蔬果有素馨、木棉、茉莉、荔枝、龍眼、楊桃、檳榔、蓮藕等,大都從實處落筆,表達直白,情感真摯,飽含現實意義和人文關懷,其中素馨、茉莉、檳榔、蓮藕等物,更常與愛情連在一起,情意綿綿,極富綺思。由於竹枝詞體裁自由,深入淺出,所以很受文人們的喜歡,爭相書寫,大有“羊城齊唱竹枝詞”之勢,較為出色的作者包括屈大均、杭世駿、何夢瑤、蔡士堯、譚敬昭、譚瑩、汪鮀、陳如嶽、李蘅芳、黃子高、潘有為、陳官、張琳、陳本直、李環蒲、彭孫遹、胡鶴、夢岩山人、吟香閣主人等。

在眾多竹枝詞中,寫花田、花渡頭、花地或寫花卉、賣花人的詩,不勝枚舉。清嘉慶、道光年間的書法家、藏書家黃子高,有一首《花田竹枝詞》,說其他村莊的人種瓜遠不如莊頭人種花:“黃蜂隊隊雀喳喳,辛苦年年為種瓜。悔不莊頭村裏住,一生衣食素馨花。”潘有為的《花田竹枝詞》,稱讚莊頭人種花是“風流業”:“隔水春光度綺窗,憑將花事泛輕艭。兒孫世守風流業,豔說儂家近海幢。”陳官的《花田竹枝詞》,則指出花農種花不易,花稅繁重:“傍田戶戶花為糧,春事還同蛺蝶忙。寄語東風休太惡,留儂花稅納官倉。”

寫花渡頭、花地的竹枝詞也不少,如張琳的《花渡頭竹枝詞》:“逍遙花市趁春閑,三十三村水一灣。多謝小娃勤蕩槳,探花早去載花還。”呂堅的《番禺竹枝詞》:“三月賣花人過河,東河不似西河多。素馨田畔誰憑吊,止有珠娘喚奈何。”倪鴻的《廣州竹枝詞》:“十三村口水如油,喚艇人來花渡頭。扇影花香隨隊去,揀茶紅粉總風流。”李環蒲的《珠江竹枝詞》:“黃木灣深粉蝶飛,白鵝潭漲錦鱗肥。今朝正好遊花棣,玫瑰花開夾紫薇。”夢岩山人的《羊城竹枝詞》:“珠娘顏色比花研,結隊看花艤畫船。一片笙歌花世界,從來花地即花天。”

直接寫花的竹枝詞,如屈大均寫扶桑花的《廣州竹枝詞》:“佛桑亦是扶桑花,朵朵燒雲如海霞。日同蠻娘髻邊出,人人插得一枝斜。”彭孫遹寫木棉花的《嶺南竹枝詞》:“木棉花上鷓鴣啼,木棉花下牽郎衣。欲行未行不忍別,落紅沒盡郎馬蹄。”還有寫街頭賣花情景的竹枝詞,如黃綺雲的《羊城竹枝詞》:“四時不斷賣花聲,十月緋桃照眼明。浪說揚州風景好,春光爭及五羊城。”張秋槎的《羊城竹枝詞》:“茉莉薔薇夾馬櫻,攜籃喚賣一聲聲。雙飛蝴蝶頻追逐,跟個賣花人入城。”

清光緒元年(1875年),廣州地區曾進行過一次以“羊城竹枝詞”為題的征詩活動,這是廣州有史以來首次大規模的詩歌比賽,周邊南海、順德、新會等地的作者也來參賽,最終有142位作者共489首詩歌(寫花卉的有70多首)入選,其中女性作者約8人,獲得冠、亞、季軍的前三名作者分別是黃雲卿、王植槐和李慕周(吟香閣主人)。這些詩歌,全部收入《羊城竹枝詞》一書,分為兩卷,於光緒三年(1877年)由馬溪吟香閣印行。民國十年(1921年),如廬詩鍾社又編印《正續羊城竹枝詞》一書,由廣州十八甫科學書局發行。2017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廣州古今竹枝詞精選》,內容包括明清時期廣州竹枝詞精選、《羊城竹枝詞》《正續羊城竹枝詞》精選和當代新竹枝詞精選。    

撰文:安石榴

來源:南方農村報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陳會玲

更多内容请点击【百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