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網
深度網

分析南源支流2個斷麵

时间:2025-04-26 21:17:21来源:

相關地表水環境監測數據結果顯示,河流全國地表水環境的水质形勢非常嚴峻,主要表現為地表水受到嚴重汙染的污染劣V類水體所占比例較高,流經城鎮的状况一些河段由於受到有機物的汙染,黑臭水體較多,分析飲水安全的河流水環境突發事件的數量依然不少。為能夠說清環境質量的水质狀況及變化趨勢,確保地表水環境質量的污染評價科學和準確,地表水環境監測數據的状况客觀、全麵、分析有效地分析與評價就起著重要的河流作用。

1某河流水質監測概況

1.1監測斷麵設置

根據河流的水质特征共設置監測斷麵14個,其中河流的污染南源及幹流設置7個斷麵,北源3個斷麵,状况西源2個斷麵,分析南源支流2個斷麵。

1.2監測頻率與監測項目

監測斷麵每月監測1次,全年共監測12次。監測項目包括《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表1中的基本項目24項,以及流量和電導率。

2水質監測結果概述

2019年某河流全年監測結果表明:該河流14個監測斷麵中,符合Ⅰ~Ⅲ類水質的斷麵占71.4%,Ⅳ類水質斷麵21.4%,Ⅴ類水質斷麵占7.2%,無劣Ⅴ類水質斷麵;主要汙染指標為氨氮、化學需氧量、總磷、氟化物,其餘指標均未出現超標情況;河流平均綜合指數為0.26,整體評價該河流水質良好。

3水環境質量狀況分析與評價

3.1水質類別評價

3.1.1評價方法“水質類別”是對地表水水質的定性評價進行分級,采用單因子評價法,參與評價的指標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表1中除水溫、總氮、糞大腸菌群以外的21項指標。其中水質類別最高的指標決定該斷麵的水質類別。符合Ⅰ~Ⅱ類水質可評價為“優”,Ⅲ類水質可評價為“良好”,Ⅳ類水質評價為“輕度汙染”,Ⅴ類水質評價為“中度汙染”,劣於Ⅴ類水質評價為“重度汙染”。

3.1.2水質類別評價結果該河流14個監測斷麵中,符合Ⅰ~Ⅲ類水質的斷麵有10個,占河係監測斷麵總數的71.4%;Ⅳ類水質斷麵3個,占21.4%;Ⅴ類水質斷麵1個,占7.2%,無劣Ⅴ類水質斷麵。對各河段或支流評價顯示,河流南源河段水質狀況為“良好”,南源支流河段水質狀況為“良好”,幹流河段水質狀況為“優”,北源河段水質狀況為“良好”,西源河段水質狀況“良好”。

3.2綜合汙染指數評價

通過對各監測斷麵的綜合汙染指數的計算,可以分析出各斷麵的汙染程度,並通過各斷麵之間綜合汙染指數的比較,可以判斷出河係中汙染相對嚴重的斷麵或河段。

3.2.1評價方法

綜合汙染指數計算法:

汙染物汙染分指數:

Pij=Cij/Cio

(式中:PJ:j斷麵水汙染綜合指數;Pij:j斷麵I項汙染物的汙染指數;Cij:j斷麵I項汙染物的年平均值;Cio:I項汙染物的的評價標準值。)

3.2.2汙染指數評價結果根據該河流全年12個月21項汙染指標的平均濃度值計算各斷麵的汙染綜合指數得出:該河流14個斷麵中汙染最嚴重的斷麵為1號斷麵,綜合汙染指數0.38;其次為4號斷麵,綜合汙染指數0.37;汙染最輕的斷麵為5號斷麵,綜合汙染指數0.15。

3.3汙染物汙染分擔率評價

3.3.1評價方法

汙染物汙染分擔率計算:

(式中:Ki指i汙染物汙染負荷的分擔率;Pij指i汙染物在j斷麵的汙染分指數;n指參與評價的汙染物項數。)

3.3.2汙染分擔率評價結果

經對該河流全年的監測數據分析,所監測的21項汙染指標中除氨氮、COD、總磷、氟化物有超地表水Ⅲ類標準外,其餘17項指標均無超標現象,從而所以可以得出:該河流的水質主要汙染指標為氨氮、COD、總磷、氟化物。從這4項主要汙染物著手,根據它們的汙染分擔率來分析其分別對河流的貢獻值。經對河流主要汙染的汙染分擔率計算,影響河流的4項主要汙染物的汙染分擔率分別為COD15.4%、氟化物11.8%、氨氮8.86%、總磷7.88%,其它17項指標汙染分擔率共占56.1%。由此可見,氨氮、COD、總磷、氟化物是防製或治理該河流水質的主要考慮汙染指標。汙染物汙染分擔率分布詳情見圖1所示。

3.4主要汙染物評價

3.4.1斷麵主要汙染物評價方法

根據地表水評價技術規範,對某地表水斷麵進行評價時,如果斷麵水質超過Ⅲ類標準時,選擇水質類別最差的前三項指標作為主要汙染指標。且評價時段內,地表水斷麵水質為“優”或“良好”時,不評價主要汙染指標。所以,對該河流水質主要汙染物進行評價時,僅對氨氮、COD、總磷、氟化物4項指標進行分析評價即可。

3.4.2主要汙染物評價結果

該河流14個監測斷麵中,超Ⅲ類標準的且排前3名的主要汙染指標年均濃度分別為:氨氮0.45mg/L、化學需氧量16mg/L、總磷0.08mg/L、氟化物0.6mg/L。其中總磷斷麵超標率為14.3%,其餘3項指標超標率均為28.6%。

4河流汙染狀況時空變化規律分析

4.1主要汙染物逐月變化規律

通過對該河流2019年全年12次的水質監測結果數據進行分析統計,以氨氮濃度的逐月變化情況為例,繪製全年濃度變化曲線圖(圖2)。由圖2可以分析得出:河流主要汙染物氨氮濃度枯水期因水量減少濃度相對偏高,隨著雨季的到來即豐水期水量較大,汙染物濃度呈下降趨勢,且較為明顯,隨著雨季的結束,濃度值會逐漸回升。

4.2河流水質汙染程度沿程變化趨勢

為了更直觀地看出該河流水質汙染的沿程變化情況,根據各斷麵的綜合汙染指數繪製河流汙染程度變化趨勢圖(圖3)。從圖3可以看出,水質汙染相對較重的斷麵出現在南源支流段、至幹流河段指數下降並趨於平穩。

5分析結果

通過對該河流水質類別、主要汙染物濃度、綜合汙染指數及汙染分擔率等多角度進行分析評價,以及對河流的主要汙染物和汙染程度的時空變化規律分析得出:該河流14個監測斷麵中,水質優良率為71.4%,輕度汙染率21.4%,中度汙染率7.2%;主要汙染物為氨氮、化學需氧量、總磷、氟化物,汙染分擔率分別為9.0%、15.6%、8.0%、12.0%;河流幹流段水質為優,南源及支流、北源、西源水質良好;主要汙染物氨氮濃度隨著季節的變化會發生變化,河流各河段的汙染程度不同。根據上述汙染特征,環保主管部門可以製定相應的防治和治理措施。

6結語

通過對該河流的監測數據從水質類別、主要汙染物、綜合汙染指數及分擔指數等多方麵、多角度進行分析,對其水質汙染狀況得出了比較科學、客觀評價結論,從而為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管理與決策提供技術支撐,成為今後一個時期內地表水水汙染防治工作的行動指南。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節能與環保.2020,(10)》,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汙染水質分析

更多内容请点击【時尚】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