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减排北京第五實驗學校七年級的回收环项同學們將個人專屬二維碼貼在裝有塑料瓶的環保袋上,放在指定區域,转化中由誌願者通過智能設備進行掃碼稱重並錄入信息,为低專業人員分揀打包清運……當晚,碳积台每位同學在對應APP個人賬戶中查看到了自己今天的分丰回收總重、減排量和碳積分,学启並收到愛心捐贈的动碳電子證書。
這是普惠記者在北京市豐台區“碳減排 愛循環”綠色校園碳普惠公益項目部署會當日看到的情形。該項目通過校園回收和綠色減碳的爱循模式,回收物將經過專業處理實現資源的减排循環利用,同時將師生的回收环项環保行動和雙碳目標的關係進行數據量化,通過碳積分累積個人減排量貢獻。转化中記者了解到,为低此項目針對學校學生回收的碳积台物品目前僅限於四大可再生資源——硬殼紙、廢舊紙張和書本、塑料瓶、二手衣物等。
“綠色校園碳普惠公益項目”由北京讀懂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基金會和北京綠色交易所聯合發起,豐台區教委創新人才發展中心通過論證研討及試點後,組織豐台區67所中小學,推動豐台區成為北京市首個綠色校園碳普惠進校園的區域。
記者了解到,綠色校園碳普惠項目在豐台首批3月覆蓋40所學校,4月將擴展至豐台全區67所中小學校,以“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座城市”為目標,用校園碳普惠行動推動綠色發展理念,激發孩子們對生態環境科學知識的興趣。
未來幾個月,豐台各中小學將開展一係列師生培訓、信息收集、資源回收、數據統計整理等工作,同時借助項目的實施,組織各學科教師結合思想政治、地理、科學等學科知識滲透、開展學科項目學習實踐。
豐台區教育委員會創新人才發展中心主任孫震表示,項目不僅要讓孩子們通過舊物回收獲得減碳積分,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為建設未來家園創造更生態環保的環境意識;豐台將通過各高校和專業機構的支持,將校園碳普惠與公益相結合,讓孩子們的減排回收行為轉化為公益愛心,同時與湖北十堰、內蒙古、拉薩等手拉手地區的同學們共同開展多樣的公益活動,實施生態環境實踐課程。